民安智库|疫情过后,深圳的房价走向探讨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发布的相关数据,在2月四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而该数据在1月是上涨0.4%。2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北京上涨0.1%,上海、深圳基本持平,广州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北京和广州分别下降0.2%和0.1%,上海和深圳则分别上涨0.2%和0.5%。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
疫情过后深圳的房价何去何从,是广大市民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一)影响深圳房价的主要因素

       1、深圳狭小的土地面积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土地供给量的特别稀少

       深圳总面积1997平方千米,而广州是7434平方千米,上海6341平方千米,北京更是1.641万,都是深圳的3-8倍。而重庆更上8.2402万,长沙1.1819万、成都1.6405万。此外,深圳的狭长地形无法形成北京、成都那样的一环、二环、三环辐射状态,增加了市民的通勤成本。同时因为历史的原因,深圳首先发展的罗湖区78.75平方千米,福田区78.66平方千米,南山区187.47平方千米,几乎已无住宅用地开发。

       根据《深圳市2019年度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显示,2019年度计划供应建设用地1200公顷(居住用地仅150公顷),其中,福田区16.5公顷,罗湖区22公顷,南山区35.5公顷,盐田区33公顷,宝安区166.5公顷,龙岗区167公顷,龙华区75.5公顷,坪山区95公顷,光明区124公顷,大鹏新区45公顷,前海合作区149公顷,深汕合作区171公顷。按用途区分,产业用地供应195公顷,民生设施用地供应595公顷,居住用地供应150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供应160公顷。这150公顷的居住用地供应量,还包括了深汕合作区、大鹏新区、光明区、坪山区等人口相对较少的区域,而人口集中的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则供应稀少。

       2、深圳土地供给决定了住房的供给量不足

       2019年深圳全市共计推出商品住宅43376套,供应面积437.77万平方米,约为北京的五分之一(北京2073.2万平方米),上海726.85万平方米,广州715万平方米(1-11月),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供给量是最少。

       3、深圳常年净人口流入导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深圳统计年鉴 2018》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持续净流入为61.99万人。2019年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43.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已超2000万,深圳的人口密度已经是全国甚至全球最高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深圳人口的年轻化(平均年龄32.5岁),对住房的刚需强,年轻人对第一套住房的需求,小孩出生后(特别是二胎后),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

       4、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的强势购买力

       4月5日上午9点,招商蛇口太子湾·湾玺再度开盘。此次推出的公寓,单套总价2900万起,共计54套。开盘半天,全部售罄,吸金约23亿元。且这次销售“不接受退房”。2019年,深圳GDP总值排全国第三,人均GDP突破20万,排名全国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深圳占7席,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深圳投资。深圳上市公司超过2000家,总市值全国第二。种种数据显示,深圳具备强势的购买力,而一门之隔的香港,房价均价是深圳均价的一倍以上,深圳住宅房产除具备居住属性外,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二)深圳房价的未来走向

       1、整体长期稳定向上

       第一,宏观上讲,由于国家经济还离不开房地产的助力以推动经济发展,将会出台必要的政策支持,以保持楼市的相对稳定;国家各政策是限制房价过度上涨,而不是让房价大幅下跌。第二,全球范围的货币宽松政策,必定导致物价上涨,满足刚需的住房是较好的硬通货。第三,深圳地理位置特征、历史条件、人口特征,现阶段发展趋势导致的供需关系,使得深圳房价不具备整体长期下降的条件。
通俗的讲,深圳住宅地产均价,3年、5年以后,一定会比现在更贵。

       2、短期存在横盘和较小波动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化扩散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经济的萎靡,市民消费的缩减,房产企业资金的回流压力加大促销优惠力度,住宅市场在短期内的成交量,成交价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简单来说,从自住用途来讲,深圳的住宅商品房随时可以买,长远看都不会亏,投资来讲,虽然已过了最佳的历史时机,但相对其他城市,具备更好的投资价值。深圳住宅市场将会是全国最坚硬的住宅市场之一。至于深圳各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可以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配套,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再权衡。
 
       (转载请注明出处“民安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