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作为海洋经济的发展风向标,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出台的一系列指数可为我国政府部门开展海洋经济宏观调控和涉海企业进行投融资决策提供更加精确的服务,亦可有效引导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的预期。其实,除了海洋经济指数,海洋城市的发展更需要一套标准体系来评价与指引。推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基于国情,结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做出的重要部署,探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具体标准,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数对指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数的内涵
(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数的概念演进在国际海洋领域,评价城市海洋中心地位的标准体系以“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概念使用最为普遍。1999年以来,“蓝色经济”成为国际海洋领域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较于传统的海洋经济概念,“蓝色经济”更强调人海和谐,生态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经济。在这一背景下,2012年挪威两家权威机构发布了“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排名,但该报告以航运为特色,却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一个城市海洋整体发展实力水平。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和三年实施方案,明确从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生态、综合管理、全球治理五个重点领域,全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将编制全球海洋中心指数列入近期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
(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关指数的国际实践国际社会对海洋城市的评价大体上从城市发展角度和海洋发展角度出发,均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统一的评价标准,相关研究散见于海洋发展、城市发展、蓝色经济、航运物流以及生态环境等评估报告中。
(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数的概念演进在国际海洋领域,评价城市海洋中心地位的标准体系以“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概念使用最为普遍。1999年以来,“蓝色经济”成为国际海洋领域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较于传统的海洋经济概念,“蓝色经济”更强调人海和谐,生态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经济。在这一背景下,2012年挪威两家权威机构发布了“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排名,但该报告以航运为特色,却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一个城市海洋整体发展实力水平。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和三年实施方案,明确从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生态、综合管理、全球治理五个重点领域,全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将编制全球海洋中心指数列入近期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
(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关指数的国际实践国际社会对海洋城市的评价大体上从城市发展角度和海洋发展角度出发,均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统一的评价标准,相关研究散见于海洋发展、城市发展、蓝色经济、航运物流以及生态环境等评估报告中。
具体如下:表1 国内外海洋城市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全海洋中心城市指数三大原则
(一)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指数的建立应当适应当前海洋城市发展趋势,从科学的角度系统理解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内涵,客观综合地反映城市发展与海洋事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内容。(二)简明性和实用性原则指数的建立应尽量选择能准确反映海洋城市发展状况的、具有代表性的、被广泛认可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但对于难以量化但其影响意义重大的指标,也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三)前瞻性和导向性原则指数的建立需要符合海洋城市长远发展态势,体现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方向,具有一定前瞻性,力求对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三、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数的五大维度
(一)综合管理--海洋城市国际地位综合管理指标应当涵盖“城市管理”、“海洋管理”和“海洋治理”三大方面,“城市管理”和“海洋管理”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概念项下的两大应有维度,“海洋治理”则评价了城市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发挥城市载体功能的水平。
(二)经济实力--海洋城市建设基础经济实力指标应当涵盖“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两大方面,“经济规模”评价的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涉海产业的经济体量,“产业结构”评价的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涉海产业发展方向。
(三)科技创新--海洋城市发展动力科技创新指标应当涵盖“科研实力”和“人才供给”两大方面,“科研实力”评价的是城市对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现有的投入程度,“人才供给”评价的是城市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未来的储备实力。
(四)资源环境--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环境指标应当涵盖“资源禀赋”和“生态健康”两大方面,“资源禀赋”评价的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资源基础实力,“生态健康”评价的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环境资源承载力。
(五)发展意识--海洋城市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