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市文明城市创建的脚步未曾停歇,一直在探索文明城市创建的“海宁模式”,致力于打造典范文明城市2.0版本。
近日,2021年文明“潮指数”主题活动正式启动,结合“万张照片记录文明海宁” “‘明窗’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布,旨在践行“文明城市人民建 品质生活大家享”理念,广泛动员和发动广大市民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中来,高质量建设2.0版的典范文明城市,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文明风景线。
文明“潮指数”发布
什么是文明“潮指数”?为什么要推出文明“潮指数”码?
据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文明城市创建向全域推进,文明长效管理急需综合化、信息化。基于此,我市探索建立了“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部门资源、数据资源,规范评价机制,提高群众互动参与度,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全面提升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打开大潮APP,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点击“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就能发现根据文明城市日常管理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十三大模块、68个测评类别、1784个采分点。对市区86条路街、9349个沿街点位统一设置文明“潮指数”码,每个文明“潮指数”码对应一个商铺、单位,扫码即可知该商铺、单位具体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停车秩序等具体指标情况。
针对市区86条路街,升级“路长制2.0版”,路长单位负责对责任道路日常巡查,收集整理群众反馈意见,监督沿街商铺门前三包,做好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宣传等。
截至目前,信息采集员、市民群众、路长制单位的志愿者在市区(四个街道)共计检查53711次,并针对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反馈处理。
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潮指数”的建立,有效整合了各类点位资源,通过系统完善、红黑榜发布等措施,实现了我市各行业、各区域文明指数评价、分析,进一步推进了基础信息采集、潮指数评估“最多跑一次”,实现为文明创建的长效管理数字化赋能。
“扫码”就能做志愿
活动现场,“文明路长队”“文明测评队”“文明监督队”等7支志愿者队伍的100多位志愿者,从市区人民广场出发,针对不同市区道路,开展了首次扫文明“潮指数”码活动。
由市民监督团为代表的“文明监督队”首先来到沙泗浜街,对于沿街的不文明现象随即拍下照片。记者发现,每家商户门口都贴有一块文明“潮指数”码,在路的一端,还竖立着“路长制”公示牌。只见市民监督员劳仁元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上传照片和信息,一次“志愿服务”就完成了。
“拍下不文明现象照片,再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把问题及时反馈给职能部门,还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这对志愿服务来说可方便了不少。”劳仁元感慨说道。
对此,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复牌大考之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之年,创建工作不是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独角戏”,广大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享有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力军,有了文明“潮指数”码,人人都是志愿者,扫码就能做志愿。同时,市民上传的不文明现象通过审核后,还能获得文明分,一定的文明分可以换取相应礼品。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人人参与进来,才能让城市文明从“盆景”变“风景”,才能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复牌荣誉战、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攻坚战。
【来源:海宁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