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健身器材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如何 2021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情况及行业规模分析

健身器械是为了让有健身需求的人士达到辅助锻炼,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使用的运动器械。其针对不同的效果有不同的器械,大多放置于健身房。

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

健身器材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如何 2021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情况及行业规模分析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类政策大力支持健康服务业、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促进健身业态的扩张。目前国内健身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年产值较高、增速较快。《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于2014年正式出台后,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大受资本青睐,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全民运动健身的热潮。据统计,2018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41.3%左右,庞大的健身人口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

在政策支持、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运动意识提升的大背景下,人们的运动健身需求被点燃,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费每年以30%的速度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的20%的平均速度,健身房的增长速度也不断增加。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渗透健身领域,行业内呈现出了健身俱乐部、私教工作室、互联网智能健身房三者并存的局面。对于前两者来说,新增用户是都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2019年全国健身房数量共计97746家,相较2017年-2018年的71003家,一年内新增26743家,增幅为31.13%,日均新增约80家,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工作室用户青睐度有所提升。2018年-2019年,工作室月均收入为183551.29元,而在2017年-2018年,这一数据为167425.27元,同比增长9.36%。从区域上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向下沉市场挺进,健身中心在非一线城市增长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健身器材大多在一线城市布局,数量相对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化盈利模式。以上海和北京为例,健身俱乐部数量约2800家,私教工作室约6700家,互联网智能健身房总数不足400家。

健身器材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如何 2021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情况及行业规模分析(图1)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

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健身器材的生产经营体系整体呈现垂直专业化价值链分工为主的状态。在整个产业链上,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专注于某个或者某几个环节的生产经营,从而拥有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定位。目前国内健身器材生产企业大部分以专业化生产为主,同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在公司无法自主生产的情况下,会以外购的形式采购成品实现直接对外销售。而国际的部分品牌如爱康(ICONHealth&Fitness)、必确(Precor)等则以品牌运营为主,将生产经营外包给代工厂。在销售方面,室内健身器材包括直销和经销模式,以经销模式为主,销售渠道主要是品牌专卖店、大卖场、互联网销售等。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因此,中国健身器材工业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出健身器材统一的技术安全标准,加强售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共有健身房俱乐部5000家,健身房1.5万家(不含全国约2万家健身工作室),但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三大直营连锁俱乐部(威尔士、一兆韦德、浩沙)合计健身房门店数不到600家。

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同比增长0.46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同时,目标到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 20%,2030 年要达到 30%。国民的健康素养在不断提升,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当然,整个健身市场是在不断增长的,去年一年内大陆新开的健身房近2万家,单家俱乐部营收年收入达430万,相比于美发、美甲等服务行业,健身行业的增长率更加明显,更加引人注目。

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行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健身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必将蓬勃发展。健身器材作为健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健身器材行业的企业数在逐年增加,未来健身器材行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据预测,2020年我国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70亿元。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健身器材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健身器械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健身器械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但是在一些健身器械细分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本报告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投资者能够充分把握行业目前所处的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具体分析该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对健身器械行业总体市场的供求趋势及行业前景做出判断;明确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了解产品定位,把握市场特征,发掘价格规律,创新营销手段,提出健身器械行业市场进入和市场开拓策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发展研究部门人员、市场投资人士、投行及咨询行业人士、投资专家等提供各行业丰富翔实的市场研究资料和商业竞争情报;为国内外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行业市场研究、商业分析、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得以凸显。国家也密集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将为中国健身器材消费市场的未来增长提供充足的消费动能,市场前景广阔。

体育产业迎来市场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得以凸显。国家也密集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健身器材消费市场较小,但是重要的健身器材制造国家。

对此,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健身器材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来源:互联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